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的过程概括

鲁达在他开始亡命天涯半个多月之后,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代州雁门县的大财主赵员外的帮助,被引荐到了五台山,做了一名和尚,法名智深。

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的过程概括(由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1)

但鲁智深是一个粗鲁的好汉子,日常的生活内容主要就是喝酒吃肉,打抱不平,他是打不得坐,也坐不得禅的。就在鲁智深两次醉酒大闹五台山之后,他终于被五台山的方丈智真长老给送走了。但是在这个事件中,作者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有道的高僧:智真长老。

一 智真长老有修为,但也重世俗

在鲁智深刚上山时,五台山里的其他僧人看他长相凶顽,所以是不同意剃度他的,但是智真长老却执意地留下了他,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智真长老在入定的时候,看到了鲁智深是一个有慧根的人,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但将来他必定是能够修成正果的。

五台山属于佛教中的禅宗教派,**们苦苦追求的,就是一个“悟”字。俗话说,“迷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而“悟”,则有渐悟和顿悟两种方式,对于禅宗来说,他们更推崇“渐悟成佛”,所以你看,五台山上的僧人们是时常的坐禅的。而对于鲁智深这种有慧根的人,将来是会通过顿悟来修成正果的。

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鲁智深圆寂时的情形,也证实了智真长老的预言。径山大惠禅师最后点评鲁智深时,用了“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两句,这是只有佛才能够做得到的,说明了鲁智深在圆寂的时候,顿悟成佛了。

(二)赵员外是大财主,他家还是从祖上开始就是五台山的檀越(施主一词的梵语音译)。智真长老收留鲁智深,也是看在了赵员外家的历代历年布施的面子上的。毕竟当和尚的也不能光修行,他们还得吃饭,这可就得主要靠众施主的布施了。更何况剃度一个人,也是光大佛门的一件善举,即使鲁智深看起来有些凶顽。

二 智真长老善于管理寺院

大一些的佛门寺院,都是有它自己的产业的,五台山下的店面门市,以及村中的一些作坊,用的都是寺里的本钱。

鲁智深第一次醉酒,那个卖酒的用的就是寺里的本钱。

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听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

待到鲁智深第二次下山买酒喝,店里的主人也都因为他是五台山的僧人,直接拒接了卖给他酒喝,让鲁智深接连碰壁,最后只能找一家破旧的小店,还得撒谎说自己是云游的僧人,才喝到了酒。可见,虽然这么多的寺里的产业不是创建于智真长老的手里,但也在他的手里维持的秩序井然,都能够做到遵守寺里的条约规定。

三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是极力地训导和安抚的

(一)佛**有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项。这其中是讲究一定的次序的。前四个属于“性戒”,分别针对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和“信”。而最后不饮酒这个戒是“遮戒”,对应的儒家学说中的“智”。也就是说饮酒本身没有罪过,但是人在醉酒后,容易“酒”令智昏,从而容易触犯其他的罪行,所以佛**才要持不饮酒戒,依照重要性,它是排在五戒里的最后一项的。

当智真长老看了鲁智深的相貌后,便断定了鲁智深是一个好酒的人,所以在向他宣布五戒的时候,把“不饮酒”改成了“不可贪酒”,降低了对鲁智深的要求,而且还把次序给调换了一下,把它的位置由最后一项提到了第四项,希望借此能引起鲁智深的注意。

长老用手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皈依三宝,二要归奉佛法,三要归警师友。此是三归。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要妄语。”

在鲁智深刚上山出家的时候,赵员外是时常来给他送些吃的的,这食物中,难免不暗藏着一些肉和少量的酒,智真长老也未必会不知道,可是他更知道,要想改变一个像鲁智深这样喜好饮酒吃肉的粗鲁汉子的生活习惯,还是循序渐进的比较好。

只是鲁智深的本性难移,当赵员外停止了送饭,鲁智深就开始了蠢蠢欲动。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朗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千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乾鳖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口中淡出鸟来。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

在鲁智深第一次醉酒闹事以后,智真长老更是对鲁智深提出了“出家人第一不可贪酒”的训诫,又把不可贪酒的重要性提到了第一的位置,只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二)在鲁智深第一次醉酒后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在训诫了鲁智深以后,居然还送了他衣服和鞋子,可见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还是恩威并重的。

长老道:“既然出家,如何先破了酒戒,又乱了清规?我不看你施主赵员外面,定赶你出寺。再后休犯。”智深起来,合掌道:“不敢,不敢!”长老留在方丈里,安排早饭与他吃。又用好言语劝他。取一领细布直裰,一双僧鞋,与了智深,教回僧堂去了。

四 对待鲁智深的胡闹,智真长老保留了最大的克制

(一)鲁智深在佛殿后大小便

鲁智深是经常性地在佛殿后面大小便,看似不讲卫生,但作者只是想借此表明鲁智深是一个有佛性的人。

佛教中的禅宗一派里,就有许多“呵佛骂祖”的禅师,比如道鉴(慧能禅师的六世法孙)就曾经说过:“佛是老胡屎橛”的话。所以,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这种行为,采取了纵容不管的态度,况且,这也不是决定鲁智深能否在五台山出家的主要问题。

(二)智真长老也是有底线的

在鲁智深第一次醉酒后,打了火工道人等等,智真长老容忍了他,第二次醉酒,鲁智深打坏了亭子和金刚塑像,智真长老也忍了,毕竟将来会有赵员外来负责换新的,并且智真长老还劝那些告状的僧人们,“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汉,何况老僧乎”?顺路还吓唬了一下执迷于讲道理的僧人们,“你们见前日的行凶么”?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打不过他吧,那还不快躲开!

可是,后来鲁智深把佛堂给弄了个“卷堂大散”,智真长老就不能再容忍他了,因为他的行为触犯到智真长老的底线了。

鲁智深第一次打的是火工道人们,他们好歹不是编制内人员,这拨人不愿干了,还能再找下一拨人,问题还不太大。而第二次鲁智深大闹禅堂,打的却是本寺里的和尚,不但搅扰了和尚们的清修,更是把前来修行的香客的清修也给打扰了,将来这些香客把此事传将出去,是会损害五台山的名誉的。所以,智真长老这次不得不把鲁智深介绍到别处去了。

由智真长老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对待他的态度来看,智真长老是一个有修为,会经营,善教育,有涵养的高僧。其实智真长老不但有大智慧,还有一些小聪明呢。比如在他给鲁智深剃度的时候,给他取的法名是智深,这样他们俩就成为一个辈分的师兄弟了,智真长老就成了代师收徒。表面上看来智真长老显示了他对赵员外的尊重,但实际上,也减少了将来他对鲁智深教导不力的责任。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