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拥抱大自然

卢梭拥抱大自然(卢梭代表作新爱洛伊丝)(1)

图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时候,苦难比顺境更能磨炼人,更能增长人的勇气和韧性,让人满怀信心地跨过一道又一道围栏,迈上一级又一级台阶,到达更为高远的山巅。往往有所成就的贤才伟人,更是在千磨万击之下岿然不动,坚决地抱朴守一,朝着自己设定的人生方向稳步迈进,因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让-雅克•卢梭,就是这样的人。

让-雅克•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仆役、学徒、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从事多种职业的经历,让卢梭有机会深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存状况,进而为日后的文艺创作积累起丰富的素材来源。1749年,37岁的卢梭发表了《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由此名声大振。

1762年,卢梭因发表《爱弥儿》、《社会契约论》而遭法国当局追捕,此现象从一侧面证明卢梭言论、书籍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和威慑力。《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作品,无疑是卢梭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理性思考过后的智慧结晶,囊括了他对于自然、人性、社会秩序、儿童教育等的理论经验。

《新爱洛伊丝》作为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封建势力干扰下不堪一击的爱情。全书共分为6大部分,由163封信组成,着重展现了少女朱丽和她老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卢梭借助“相爱者生别离”的凄惨结局,批判了落后的封建婚姻观念,宣扬个性解放和恋爱自主。

从内容来看,朱丽和圣普乐两人之间的纯真之爱让人感动。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他学富五车、高风亮节,在克拉朗的一位贵族家中担任教师,久而久之与他的学生(贵族**朱丽)产生恋情。

在朱丽父亲的阻挠之下,圣普乐被迫与朱丽分离。朱丽经不住其父的百般恳求和劝诫,最终与俄国贵族沃尔玛先生结婚。婚后,朱丽把自己与圣普乐之间的关系坦诚告诉丈夫,得到了丈夫沃尔玛的理解。

沃尔玛邀请游历世界的圣普乐回到克拉朗,圣普乐应允了。与朱丽分离6年后再见面,让圣普乐心中激情重燃,他想和朱丽重修旧好、再续前缘。已经为**子的朱丽,严格遵从教条礼法,将一切深情埋藏心中,并拒绝了圣普乐的请求。

后来,朱丽因跳入湖中拯救落水的儿子,身染重病、与世长辞。临死之前,朱丽希望圣普乐照顾她的家人,并与自己的表妹克莱尔结婚。圣普乐答应照顾她的家人,但拒绝与克莱尔结婚。

对于这段感情,朱丽和圣普乐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朱丽为了服从父亲的意志,放弃了个人的坚持,抛弃了美好的爱情;圣普乐尽力抗争过后,无法以个人之力抵抗封建家庭的余威,更是揭示了父权制、封建势力对于美好爱情的摧残和扼杀。

与古典主义文学所不同的是,卢梭创作的《新爱洛伊丝》,开始从正面肯定和维护人的正常情感需求,感人至深的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同时又满怀深情地把田园乡村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之中。在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山居田园中,卢梭让一段美好的爱情自然生发、蓬勃生长、黯然枯萎,欢愉之中浸润着感伤,消逝之中保留着永恒。

全书的作者卢梭曾指出,《新爱洛伊丝》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毫无疑问,这样的概括是十分贴切的。

所谓题材的简单,指的是用书信体小说的形式来贯穿全文,围绕几个主要人物来开展故事情节;所谓中心思想的连贯,指的是不管朱丽、圣普乐、沃尔玛、克莱尔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发生变化,作者所描写和探讨的焦点仍然是爱情的滋长与毁灭、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及联系等。

人们内心纯洁的情感,一如清晨略带湿气的露水,也像涩中带甜的青草味,永远那么天然、那么自在。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