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壮志未酬英雄

四大壮志未酬英雄(忠勇奉君黄得功)(1)

黄得功,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军中号黄闯子,官至太傅、左柱国,封靖国公。

黄得功行伍出身,积功至副总兵,为京营名将。在对农民军的战争中,黄得功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破张献忠,战功赫赫。

崇祯末年,封靖南伯。明朝灭亡后,因参与拥立福王朱由崧,晋为侯爵,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并称为江北四镇。

在明末,黄得功算得上是员勇将了。《明史》记载,黄得功在辽东时,“每战辄冲锋,积功至游击”。后来,黄得功“入援山东,升参将;旋充总兵官。”“得功每临阵,饮酒数斗;深入敌营,不顾生死利害。人呼为黄闯子。

崇祯九年(1636年),黄得功升为副总兵官,分管京师的卫戍部队。

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得功率领禁军跟从总管熊文灿到舞阳去镇压农民军,鏖战在光山和固始之间,战功最显著。

八月,黄随从熊文灿在浙江的吴村和王家寨镇压农民军将领马光玉,获得很大胜利。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子太师,署总兵军衔。

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跟从太监卢九德在板石畈打败农民军,农民军首领革里眼等五营兵投降。

崇祯十四年(1641年),黄得功以总兵的身份同王宪分别护守凤阳和泗州的皇陵,驻军定远。张献忠攻占桐城,挟持营将廖应登到城下诱降。黄得功与刘良佐联合兵力在鲍家岭攻打他们,农民军失败而逃。追到潜山,抓获了农民军将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把他们杀掉了。三鹞子是张献忠的养子,是农民军中号称最勇猛的将领。黄得功在战斗时中箭伤了脸,反而更加努力,同贼兵转战十多天,所杀伤的人数最多。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得功移守庐州。农民军攻陷庐江、凤阳两郡县。黄得功奉皇命在定远县镇守。当时张献忠部暗藏在英山县、太湖县之间,黄得功用五千骑兵前往镇压他们,在石牌与他们相遇。张献忠畏惧了,不应战就逃跑。黄得功追上了他,不到尺把远,就想活捉他,反而被他逃脱离开了。黄得功就接管了张献忠所抢掠的一万多男女人员,命令他们各自回到家乡,把武器、辎重收归朝廷。

崇祯十七年(1644年),黄得功又讨伐平定叛将刘超,被封为靖南伯。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上吊自尽,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同年,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黄得功晋为侯爵,镇守滁州、和州。

弘光元年(1645年),江北四镇之一高杰,欲进兵河南,收复中原。朝廷诏令黄得功同刘良佐把守邳、徐两地。不久,河南总兵许定国计杀高杰。高杰死后,黄得功移驻庐州。

四月,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举兵东来。南明朝廷竟然不顾清兵南下的危局,“命得功趋上江御之,驻师荻港。”

由于左良玉在九江病死,其子左梦庚继承军队,“得功破梦庚于铜陵,解其围。命移家镇太平,一意办贼,论功加左柱国。”

应该指出的是,黄得功此时的加官进爵,是建立在南明败亡之上的海市蜃楼。就在南明调动黄得功迎战左良玉之时,史可法镇守的扬州沦陷,清军顺势渡江占领南京,紧追逃跑的朱由崧,兵分几路袭击太平。

此后便是黄得功的高光时刻。

黄得功此时正收兵驻防芜湖,朱由崧偷偷地来到了他的军营。黄得功惊讶地流着泪说:“陛下死守京城,臣等犹可尽力,奈何听奸人言,仓卒到此!且臣方对敌,安能扈驾?”朱由崧说: “非卿无可仗者。”黄得功流着泪说:“愿效死。”

黄得功的最后时刻可谓极尽悲壮!

黄得功在先前于左梦庚的作战中负伤,此时仍坚持带伤作战。“得功战荻港时,伤臂几堕。衣葛衣,以帛络臂,佩刀坐小舟,督麾下八总兵结束前迎敌。”

此时,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已经投降清廷,正在岸上招降黄得功。

得功怒叱曰:“汝乃降乎!”忽然一支箭飞来,射中黄得功咽喉偏左的地方。得功知不可为,掷刀拾所拔箭刺吭死。其妻闻之,亦自经。总兵翁之琪投江死,中军田雄遂挟福王降。

《明史》将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共同列传。张廷玉评价:曹文诏等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别著于篇。

清初南山先生戴名世评价:四镇惟黄得功忠勇奉朝命,而余皆骄悍,不可法度使。

值得一提的是,黄得功的军队纪律严明,部下不敢侵扰百姓,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感激他的好处。庐州、桐城、定远当时都为他建立了生祠。

乾隆帝这样评价黄得功:材昭武劲,性懋朴忠,卫主殒身,克明大义。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