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空城计

据记载,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第三十二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在紧急关头,以大胆冒险行动来造成敌人错误判断,最终达至脱险的目的。空城计中所含的谋略思想,古人不仅用于守城,也用于敌众我寡的遭遇战。作为一种心理战术,它不是用实力,而是靠心理,所以使用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胆量。

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空城计(但主角并非诸葛亮)(1)

网上图片

空城计最早记载已在春秋时代有用,历代最著名的空城计必属《三国演义》中的武侯弹琴退仲达。这个空城计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中有这样的记载:亮屯于阳平……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网上图片

但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确有过几次空城计,有一次是赵云使用-空营计。《三国志·赵云传》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魏争夺汉中,曹军运送军粮,黄忠建议赵云夺曹操粮草,但黄忠率领蜀军主力逾期未归,赵云率数十轻骑,遭遇曹军主力。他边战边退至营垒,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就退兵了。就在这时,赵云用弓箭尽力射向曹操,曹军很是慌乱,相互践踏者很多,还有许多坠入汉水。赵云因此赢得了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的评价。

影视中的赵云(网上图片)

三国时期另一次是吴国将领朱桓的空城计。《三国志·朱桓传》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魏将曹仁声东击西,率数万兵马假装攻击羡溪。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结果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最终曹仁被迷惑了,朱桓就抓住时机反击,大败魏军。

还有一次是曹魏大将文聘的空城计。《三国志·文聘传》注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唯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救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遂不敢攻而去。

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的三摆空城计,都与诸葛亮无关。而诸葛亮的空城计很大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突出诸葛亮的智慧而移花接木。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