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行花街逛非遗广州非遗街区)(1)

(视频|广州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时长共44秒)

行花街、逛非遗,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原来这么好玩!

北京路,广州2000多年不变的城市发展原点。6月12日,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正式开街了!

彩扎醒狮头、早茶点心、广式家具等广州代表性非遗作品在一个个临街橱窗中陈列,引来路人驻足拍照;岭南古琴、通草画制作、岭南飞针、钉金绣等非遗技艺现场摆摊,体验的市民将摊位团团围住……自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门起,一条百米长的非遗街区热闹非凡。

线上,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也同步开街。在元宇宙体验摊位,戴上VR设备的市民在走进了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的虚拟非遗街区,还能更细致观赏非遗作品细节,科技感十足。

这是广州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重头戏。当天,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南越王博物院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暨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开街仪式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举行。

历史上的北京路是历代政治文化商贸的中心,南越国宫署、药洲、大佛寺等古迹林立,官学正地、书院书局云集于此。

站在城市发展的原点,广州非遗正在从这里走向广阔天地。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除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和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开街活动之外,全国非遗购物节分会场“我哋广式——广州非遗购物节”、79场“在社区,发现非遗迷人光彩——广州非遗开放日”活动也在广州陆续举办。

广州非遗“五在”工程系列活动,即广东省博物馆“非遗工匠汇”、广州塔《中华美食荟·粤菜文化——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广州城市中轴线“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广州图书馆《“余料之外”——广作家具边角料新生计划成果展》、红线女艺术中心“粤讲粤有戏”等内容,共同呈现了广州非遗保护的新格局、新作为、新活力,推动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与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和“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的活动口号相呼应。

活动现场,广州出品的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粤剧电影《南越宫词》公映,广州市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获得授牌。

非遗在身边:赏非遗如行花街

在街区一头的入口处,一座以白色模块和绿植流水组成的流水景观作品摆放在入口位置。

“这是结合广州白云山和南越王宫曲流石渠意向设计的作品,每个模块如乐高可拼装拆卸,现代风格明显,而沿地上贴纸的水流,最终流向的是真实的王宫内的曲流石渠,从而将过去和现代的曲流石渠连接起来。”一旁的工作人员讲解道。

连接过去与现代,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的主题紧紧贴合。

位于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中山四路作为历史上广州城的主城脉,既见证城市的发展与文脉的传承,也孕育了广州人的文化自信。

从“行花街”这一广府民俗出发,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花市”,以花为媒,借花传情,百米非遗街区中,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的昆曲、古琴、木卡姆等4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布设在中间位置,寓意“百花齐放”。

粤剧、凉茶、广式硬木家具、木偶戏等4项广东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行花街、广府年俗、广东醒狮等越秀区本土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再结合广州“千年商都”和“海丝文化”的在地性文化优势,共汇成非遗街区场景,市民行街赏非遗如行花街。

科技赋能:元宇宙 无人车

线下,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开街;线上,元宇宙非遗街区同步上线。

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结合5G云计算、全3D精细化沙盘、AR/VR、虚拟直播等技术,搭建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的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以数字建模与虚幻引擎为核心技术展示广州代表性非遗精品,设有非遗展区、非遗集市等数字体验,可以打破地域与空间的限制。

在街区现场设置的元宇宙VR沉浸式体验区,市民戴上VR眼镜,即可“穿梭”进入非遗街区元宇宙世界。得益于5G 超高清视频直播技术,市民朋友还可以通过屏幕更清晰地看到非遗作品中的工艺细节与栩栩如生的形象。

现场还有基于“联通5G 北斗”的无人零售车,人们可在5G无人零售车完成扫码以及非遗产品的支付购买,全面感受集文化、场景、消费为一体的非遗体验新模式。

走向公众:79场非遗开放日活动

“谢东笑老师弹了一首《高山流水》,让我们进入了‘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的意境中,喜欢这种淡泊和不经意间的美丽,喜欢这种远离尘嚣的安然和无束,一曲轻缓的音乐能让人心生宁静,安然自得。”参与广州非遗开放日的广作新生文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周莹珮赞叹说。

“这次学到了基本的对玉石、翡翠的外观、质地的判断知识,对尹志强老师的作品叹为观止,被雕刻手艺之精湛和雕刻构思之精巧深深折服。”参加“趣游广州玉雕文化艺术沙龙”非遗开放日活动的林晓雪如是表示。

6月上旬,为配合主会场活动,进一步体现非遗保护的社区性,广州市各社区围绕“在社区,发现非遗迷人光彩”主题,结合社区文化氛围及居民构成特色,联合非遗传承人群、社区机构、企业等,奉上79场面向公众的“广州非遗开放日”活动,绣广绣、画广彩、学古琴、包端午粽、习南拳、中医义诊、非遗快闪……全市多点开花,吸引了广大市民热情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系列开放日活动线下参与人次达10万,线上参与人次在380万以上。

今年“广州非遗开放日”的活动不仅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还集中展现了“非遗在社区”三种“在”的机制。从“非遗的社会功能与社区生活的交织”,到“非遗的象征意涵与生命仪式的链接”,再到“非遗的普世价值与时代需求的契合”,生动体现了“以社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理念,让社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非遗保护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反映了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由“非遗进社区”向“非遗在社区”的转变。

刺激消费:购物节销售总额300余万元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为提振文旅消费,稳定非遗市场主体,助力非遗企业有序生产,广州市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天猫等平台开展了“我哋广式——广州非遗购物节”,并成为全国非遗购物节的分会场之一。

其中,6月2日至8日期间,主办方精选了代表“食在广州”的各类传统美食、展现广作精工的传统工艺文创品、体现广式健康生活的养生品等多类优质“广货”,举办6场专场广州非遗直播带货,营造了红红火火的线上非遗“大集”,6场直播共计成交量商品2000余件,销售额达15万元以上,曝光量达320余万。各非遗商家销量均实现倍增,说明非遗线上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6月1日至8日,“我哋广式——广州非遗购物节”期间,吸引20余家非遗商家参与,实现销售总额300余万元。

厚植土壤:非遗“五在” 强化社会吸引力

近日印发的《广州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推动非遗“五在”工程,将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提升到新阶段,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厚植非遗土壤,强化大众参与。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广州非遗吸引社会力量广泛联动,一系列由博物馆、景区、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的主题活动,充分推动了非遗“五在”工程的开展。

具体包括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非遗工匠汇”、在广州塔举办的《中华美食荟·粤菜文化——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在广州城市中轴线举办的“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余料之外”——广作家具边角料新生计划成果展》、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办的“粤讲粤有戏”系列活动等。

其中,在6月11-12日期间,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联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遗工匠汇”,以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钟制作技艺等广作传统工艺为媒,实现文博界和非遗届跨界奇遇,探寻广作传统技艺所承继的中西交融与工艺之美。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郑慧梓

【摄影】刘力勤 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钟涌

【剪辑】万稳龙

【作者】 郑慧梓;刘力勤;万稳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