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家风家训小故事

清廉家风家训小故事(清廉家风故事孟健家庭)(1)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家风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与借鉴价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省委老干部局联合开设“清廉家风故事”栏目,推出“学习二十大 听老干部讲家风故事”系列,挖掘并讲述我省离退休干部的家风故事,以清廉家风涵养清风正气。(“清廉家风故事”栏目投稿邮箱:fjlnb@163.com)

在福州市五四路福建省离休干部休养所,曾住着参加抗日战争老八路一对夫妻——孟健和李玉贞。虽然他们已离世多年,但清廉家风却代代相传。

孟健和李玉贞

1994年春节,李玉贞招呼5个尚在读中小学的孙辈到面前,把几个储蓄罐里的硬币倒出,每个孙辈分得5元多压岁钱。她说:“这是爷爷在世时买的储蓄罐,存的钱。爷爷清廉一辈子,没留下别的,只留下清正廉洁、勤劳节俭的好风气,你们都得学。”

孟健和李玉贞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老八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领导岗位,他们用一生践行“党赋予的权力是为了给人民服务的,切不可以权谋私”的诺言,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清正廉洁,勤俭持家的优良品格传给子女。

01 公私分明 清正廉洁

1949年5月,孟健带领中国人民**长江支队二大队二中队干部南下,途中在南京九华山**空军司令部宿营,有的干部看到敌人逃走时遗弃不少雪白方块纸,就捡起来一些订成小笔记本。孟健发现后严肃地说:

将来我们还要接管大城市

这样怎么行?

这能是“一切缴获要归公”吗?

我们要严格执行军纪

大家接受批评,拿了纸片的同志都将原物送回原处。这虽是件小事,但这件小事不仅印证了当年中国人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也诠释了孟健对纪律的敬畏之心。

孟健和李玉贞

对待他人捡一张白纸归公还是归私这类小事铁面无私,对待自己大事又该如何?

1987年4月30日凌晨,孟健同志胃痛得辗转反侧,大汗淋漓,大口大口地吐血,但他坚决不让妻子向单位要车送医院。他说:

碰到事情要多替别人想想

你要小车少不了惊动

办公室的同志、司机

到医院又得惊动门房和医师、护士

这样不好

他忍受疾病的折磨,直等到天亮才叫车去医院,导致延误抢救时机,当天便与世长辞,年仅69岁。

生命安危算是人生大事,孟健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天,用生命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严于律己、做人干净”的人生答卷。

孟健病故后,他的子女在父亲的遗物中找到许多到外地出差自费购药的发票。孟健的战友感叹:虽然身居分管全省商品流通领域要职,但从不利用公权谋私利,哪怕是用公款报销治病药费这事也不为之。他,就是这样一位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员,展现了**人的高尚情操。

02 勤俭持家 奉献爱心

李玉贞19岁时参加革命,1983年离休后住在省离休干部休养所。20世纪90年代中期,省**从关心离退休干部的角度出发,拨款为该所每户离退休干部重新整修门窗、地面和墙壁时,她却婉言谢绝了∶

门窗虽然旧了些

地面虽然土气些

但照样能用

这笔资金还是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吧!

李玉贞享受副厅级待遇,86岁时已离休20多年,却从未住过院。小病就上医院看门诊,取药回家调理。儿子问她:“住院治疗更方便、更彻底,为什么不住院?”她一脸严肃地说:

住院要花不少钱

如今单位有困难

我实在不忍心再增加单位的负担

李玉贞从不向组织反映个人的困难和要求。平时常有省领导来看望她,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时,她总是乐呵呵说:“我很满足了,谢谢你们的关心。”只言未提个人的要求,只是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党的赤子之心。

孟健、李玉贞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居室摆设的家具,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家具,床、大衣橱、书柜、办公桌并不是一种风格,一看就知道是不同年代的家具。李玉贞有一件灯芯绒夹袄,竟然补了19处粗线补丁。为方便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子女多次提议雇请保姆或者钟点工,但每次都被她拒绝。

李玉贞为什么如此节俭?难道是为了给子女留下一笔钱?有人问她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

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不会为他们留下什么钱财

那么,她节俭下的钱用到何处?**是:捐献给了希望工程,用来帮助困难群众。

1993年,她从电视新闻联播中看到还有许多儿童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心里很不平静。此后每年,她都为老家山西和第二故乡福建需要帮助的儿童和群众捐款捐物。

李玉贞是《三明日报》首任总编辑,对三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年,她得知三明遭受水灾,立即拿出几张存折要孩子尽快从银行取出现金,而后赶往单位捐款,用默默无闻的奉献诠释一名**员的初心。

03 廉政家风 代代相传

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好家风犹如好种子,有好种子才能育出好苗。

孟健、李玉贞虽然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但从不让孩子们沾染权贵风气。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勤俭节约。吃饭,不允许浪费一粒粮食;穿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为了警钟长鸣,让子孙远离腐败,保持清正廉洁,李玉贞离休后将自订的报刊有关政治时事、反腐倡廉的文章剪贴起来,然后让儿孙们轮流学习。

她曾对采访的记者乐呵呵地说:“他们很忙,有的没时间看,有的看了容易忘,贴在这里,可以随时翻出来看。像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落马的新闻,我都要孩子们认真看看。”她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

要认认真真读书

堂堂正正做人

我们一辈子这么过来的

也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正是有孟健、李玉贞的言传身教,他们的子女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着良好家风,无论是在执法部门还是在经济、教育、科研领域工作,都牢记父母嘱咐“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各自的岗位上守身自律、洁身自好。

为了把好家风代代相传,子女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母亲去世前用过的陈旧家具、部分旧衣帽、捐款证书、老照片及新闻媒体采访父母的文章,向自己的子女讲述爷爷、奶奶的革命故事和高尚情操,让子孙后代从文字、照片、生活用品等全方位接受老一辈革命家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的家风熏陶,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赓续红色血脉。

孟健同志简介

1918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孟王堡村。1938年5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参加中国**。1949年8月加入中国人民**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历任建瓯县委书记、三明市委副书记、省供销社主任(享受正厅级待遇)、省人民**财贸办公室副主任(正厅),1987年4月去世。

李玉贞同志简介

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净化村,1939年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历任三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三明日报》总编辑、省手工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省工艺美术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等职。曾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先进离休干部”。2011年11月去世。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作者:刘维标

编辑:陈心海

校对:江舒琳

编审:陈 浩、曹 朝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