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釉茶盏和建盏的区别

台盏,又称“台琖(音‘盏’ )”,元人散曲里也称呼其为“玉台”,原是酒盏与酒台子的合称,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高级酒具,因其制作精美,传世较少,又曾用作祭祀祖先神灵和区别官员官阶的重器,顾为藏家所真爱。

天目釉茶盏和建盏的区别(台盏容易混淆的是茶盏)(1)

《辽史・礼志二》中有载:“宣徽使揖,皇帝鞠躬再拜。陪位者皆再拜,翰林使执台琖以进,皇帝再拜。”……“大使进前跪,捧台琖进奠酒三。”

台盏和注子、温碗以及经瓶(即梅瓶)是五代至两宋时期普遍流行的酒具组合形式。即先将储存在经瓶中的酒倒入注子中,借助温碗内的热水加温,然后再斟在台盏中饮用。南唐御用宫廷画师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与宋徽宗赵佶所作的《文会图》中均有描绘这种注子温碗以及台盏配合使用的情形。

南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第一部分“听乐”之局部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之局部

这两幅唐宋绘画中所描绘之台盏均台下有高脚,台心凸起如一倒扣的小盏以承台,盏亦作高圈足,安放于承台之上。

台盏

扬之水先生在《奢华之色》中写到:“‘台盏’原是酒盏与酒台子的合成,它是酒器中的一种固定组合。酒台子便是承托酒盏之盘,不过盘心突起如一倒扣的小盏以为承台,因此得名。宋人称水仙花为‘金盏银台’,便是由此类酒器而来。”

台盏,或作台琖,元人散曲里也呼为“玉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即藏有宋玛瑙台盏。台盏起源于托盏,因托盘有高脚,上面中央有小圆座,整体呈台状而称盏台,托盏的托盘则为盘碟状,下无高足,上亦无圆座,所以台盏可视为托盏的进化形态。

台盏

台盏是一种高级酒具,不能与普通的托盏、盏托混为一谈,如《辽史·礼志》有重要仪式中贵族“执台盏进酒”的记载,《元史·舆服志》将台盏定为区别官员官阶的器皿之一,对其使用规格作了限制(参考靳青万《论台盏的鉴定与收藏》,《收藏家》2001年第10期)。根据出土或传世的实物来看,瓷质台盏大都制作精美考究,宋汝窑、钧窑、定窑、耀州窑、湖田窑,包括高丽秘色等各大名窑均烧制过台盏,量少而精。

北宋(960-1127) 白釉花口台盏一套

台盏和注子、温碗以及经瓶(即梅瓶)是五代两宋普遍流行的酒具组合形式。即先将储存在经瓶中的酒倒入注子,借助温碗内的热水加温,然后再斟在台盏中引用。南唐御用画师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取材于唐十八学士夜宴典故的宋佚名《夜宴图》,宋徽宗赵佶《文会图》等画作里均有这种注子温碗以及台盏配合使用的情形。墓葬窖藏出土的例子也很多,如1981年北京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韩佚墓有越窑青瓷注子温碗及台盏成套出土(参见黄绣纯《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瓷》,《收藏家》2006年第9期);1993年四川彭州市西大街宋代金银器窖藏有数套银经瓶、银台盏、银注子、银温碗出土。金银器酒具器形可与陶瓷器互证,尤其台盏造型,基本一致。

南宋(1127-1279) 青白釉葵花形台盏一套

与台盏容易混淆的是茶盏。那么如何区分台盏和茶盏?其实很简单,盏托托面凸起如一台子的均为酒具,上面配较为小巧的高足盏子,且盏子一般作凹凸有致如瓜棱的花瓣状。茶盏又怎么认定?茶盏托形制与台盏托基本一致,但其托面中间是空的,呈碗状,可以把茶碗放在中心空的凹处。宋代的茶碗多为斗笠形,而且茶碗底足都很小,单独一件斗笠碗,往往看起来轻薄有余,稳重不足,配上盏托才能理解此种造型设计。唐代的金银器中就可见到这类盏托,但是唐代金银器多为茶具盏托,酒具少见。

茶盏

茶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