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置与建馆主旨

编者按:今年9月18日,经过260天闭馆改陈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如今,博物馆开放两月有余,接待观众35万人次。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置与建馆主旨(两个月接待观众35万人次)(1)

改陈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提供更多空间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资料,全面准确反映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

从今天起,沈阳日报推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30周年展陈改造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陈历程,与读者一起,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今年9月18日上午,九一八事变发生90周年之际,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当天13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这也是该馆自今年1月1日闭馆进行基本陈列展览改造后,首次对外开放。从1月1日到9月17日,历时260天,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了哪些改变?

酝酿五年 精心打磨改陈方案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处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和14年抗战史的专题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落成标志性建筑——残历碑。1999年9月18日,在残历碑东侧扩建的新馆对外开放,展览面积9180平方米。

“事实上,本次博物馆改陈布展的准备工作,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改陈大纲和版式稿经过相关部门反复审核及论证,于去年6月末正式上报中宣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告诉记者,经相关部门论证批复后,2021年1月1日开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正式闭馆,进入设计布局、拆旧建新、提档升级的全新改造中。经过精心施工,新展如期与观众见面。

此次改陈,围绕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彰显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新理念,提高展览站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专题陈列。

全景再现 回眸东北抗战历史

改陈后的新展览,以九一八事变史和东北14年抗战历史为主轴,主要由日本的侵华政策与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东方主战场的东北抗战;“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六大部分、20个单元构成。

目前,展馆内展出珍贵历史图片、图表1000多张,文物、文献档案(含复制品)2000多件(套),场景、雕塑、沙盘、多媒体展示26个,其中场景12个。改陈后的展览通过立体、全方位的展示,全面揭示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重点突出东北军民14年抗战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再现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14年的抗战历史画卷。

有改有增 展线长度增加近300米

已经参观过新馆的观众会发现,经过改陈的博物馆保留了一些经典场景,如皇姑屯事件、露营之歌等,而譬如北大营战斗演示沙盘以及一些多媒体演示,则是过去没有的。

改陈后的展览与过去相比,增加和替换新图片460多幅,增加新文物档案史料1300多件(套),增加场景四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陈通过增加曲线,将展线总长度从原来的510米增加至800米。

范丽红告诉记者,本次改陈在保证原有经典场景尽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度调整提升、个别重新设计,对占比较大的场景和多媒体进行改造提升。局部调整和提升的场景有七处。其中,序厅以及平顶山惨案场景中,增加了多媒体演示;露营之歌场景中,更换了人物服饰和背景;更改了国歌墙的陈列材质和形式;将原有的“东京审判”更改为“沈阳审判”;新增了北大营战斗电子演示沙盘,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东北军将士奋起突围的场景。新增场景四个,分别是流亡恨、九君子与真相、中共满洲省委起草抗日宣言、电子留言墙。

设施升级 内外兼修互为呼应

博物馆自1999年新馆建成对外开放以来,未进行过大规模陈列改造,近些年来展板材料、灯光设备、科学技术不断升级,为博物馆基础设施改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范丽红介绍,博物馆对800米展线的基础材质和艺术造型进行全面改造,对10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及图表进行清晰度及材质升级。改造现有照明灯光,使馆内雕塑、绘画、文字、图片、文物、景观能够科学、安全地进行专业展示。根据文物藏品特点,对2000多件(套)文物、文献档案(含复制品)设计定制文物展柜,在每组展柜中,通过“以物证史”的形式,让展览具有不可辩驳的史实感。

在对博物馆内部进行改造的同时,改陈工程还将展馆外部的环境及部分与展览相关的辅助露陈展示项目,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升级改造,使博物馆外部整体环境与内陈相呼应。

小志愿者表演抗战舞台剧。

让红色基因为社会教育增加鲜亮底色

今年6月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团队就进入了满负荷的工作状态,9月18日开馆后,大批观众前来参观,讲解员们平均每天都要做七八场讲解,每场约一个小时。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却让他们觉得踏实、幸福、值得!

记者采访了解到,改陈开馆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充分运用红色基因,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使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

3个小时“特权”给沈阳中小学生

11月5日上午7时30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大门就打开了,比平日早了一个半小时,这是博物馆成立以来开馆最早的一天。当天闭馆时间也从16时30分推迟到18时。这3个小时的“特权”,是为了给当天到馆参观的沈阳中小学生们。

“开馆以来,全市各行各业踊跃来馆参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其中就包括学校的师生们。”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石任华告诉记者,因为沈阳从11月7日起迎来一场大雪,很多学校把参观时间预约到了11月5日,要在暴雪前安排学生参观。因为情况特殊,博物馆迅速组织人员安排。为了减少聚集、让学生们有充分空间和时间参观,博物馆决定将当天开馆和闭馆时间分别提前和延后一个半小时,所有员工做好万全准备接待学生团。当天,博物馆迎来了84个学生团,4000余名学生,每个班级都由讲解员带领,分流、有序进入展厅。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9月18日到11月17日的两个月时间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未成年观众8万余人次,孩子们在这里,上了一堂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每周一送红色文化进社区

对于社会教育部来说,每周一都很特别,虽然博物馆闭馆,但社区的群众正等着他们。

日前,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推出了红色文化送展进社区活动,预约十分火爆。截至10月末,已完成与30余家社区的对接工作,进社区服务次数由每月1次增加到3至5次。社教党支部宣讲员结合实际,对宣讲内容进行调整,在讲述东北抗战史的同时,增加党史内容,使社区党员和百姓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伟大历程。

在红色文化宣讲进社区活动中,社会教育部还为社区群众送去由博物馆讲解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抗战舞台剧《黑土英魂》,通过剧目展示,形象生动地将历史展现在大家眼前。每次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还为社区群众送去抗战类书籍,大家纷纷踊跃领取,表示要将抗战故事讲给身边更多人听。

截至10月21日,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共走进11家社区,惠及群众千余人。

6个版本、20万字讲解词烂熟于心

在接待入馆观众、积极走出去进行红色文化宣讲的同时,社会教育部苦练内功,讲解员们通宵达旦,在开馆之前将6个版本、20万字的讲解词烂熟于心。

“对于讲解员们来说,此次改陈压力最大的,当属背诵讲解词。开馆前3个月,在范丽红馆长的带领下,我们参与到讲解词的撰写工作中,常常写到下半夜两三点,早上六点起来背诵已经定稿的内容。”讲解员韩啸说,开馆前10天,讲解团队才进入展厅,展陈变化之大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是建馆以来首次大规模改陈,我们一定要给观众最生动、最真实的参观体验,让他们了解历史!”面对压力,讲解员石美佳没有退缩,每天除吃饭和三四个小时睡眠外,其余时间都在改稿、背稿、演练……要在开馆当天以最好的面貌迎接观众。

9月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庄严举行。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重大接待任务及改陈后的首次亮相圆满完成。开馆至今,社教部为公众讲解场次已达1400余场,为每一位入场观众提供了最精准的讲解,为不同受众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细数之最

最多关注 热搜榜首

9月18日,央视新闻等媒体对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进行了实时直播。当天,“九一八事变90周年”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目前,央视新闻主持的相关话题阅读次数达45.8亿次,讨论次数超过2000万。

最快预约 不到1分钟

9月18日13时,博物馆恢复对外开放。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当天限流1000人。当门票预约通道开启后,1000个名额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约满。可见社会各界对改陈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高度期待。

最新收获 “捐”以致用

9月24日,博物馆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抗战时期文物、史料共计62件(套)。其中,来自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毅先生捐赠的一幅历史照片的清晰度比现有展出图片更高。博物馆立即更换,将社会捐赠利用到实处。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海搏/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 王沛霆

举报
评论(0)
游客的头像
表情
全部评论 只看作者
最新热门
  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